如果你想記住自己努力學習的事情,
但又唔知掌握了多少,
有甚麼方法可以檢測呢?
這篇文章會介紹一種叫
「學習的5個階段」的方法,
借此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原文在下方連結。 (学習の5段階)日文內容
有哪5個檢測標準呢?
我會嘗試在每個階段,
用4種不同的例子去演繹。
1.無意識亦做不到(知らないしできない)
-01無諗過學日文,亦未有諗過學
-02未學過日文亦未能運用
-03未識て形
-04未學過乘數
2.有意識但做不到(知っていてもできない)
-01有諗過學日文、但唔知點學,去邊度學
-02聽過一些日文但未能純熟運用
-03知道て形但未識分(例如分G1-3又或G1變化)
-04知道乘數,但未會運用
3.有意識時可以做到(考えるとできる)
-01有學日文,亦都可以運用
-02學習了,但要思考轉換一下才能做到
-03學會て形,需要要思考一下才能轉換(例如特例)
-04要思考一下才能答得出相乘的結果
4.無意識亦做得到(考えなくてもできる)
-01無特意諗住日文,亦會自然運用日文去思考
-02唔洗思考轉換亦能理解及運用
-03會て形,而且會係腦海中自動轉成ます形或其他不同的形
-04被人隨便問都可以答得出相乘的結果
5.有意識地教授如何去無意識地做到(どこからでも教えることができる)
-01會歸類總結,教人如何用日文去思考
-02理所當然地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運用自如
-03會把て形總結,並可自由運用及教授他人
-04會利用乘數表(九因歌)去教授他人
你的知識停留在第3階段嗎?
是否聽老師講完,
用過一兩次就當係識左。
但用起來就是不如意?
如果了解到呢5個階段,
就可以對自己的知識有個衡量的標準。
避免掉入以為自己識左,
但其實未掌握的假象中。
想有更詳細的例子嗎?
那麼就用我學習日文的過程作為例子吧。
階段1
細個時純粹覺得日本的卡通好睇,
故事吸引,
日本的遊戲好玩。
邊猜佢撞佢想講啲乜,
再邊玩落去。
完全無諗過要學日文(電視台亦有中文配音)。
階段2
我已經想學日文,
但一開始唔知點學好。
淨係睇片,
把有趣的句子或單詞背下來,
但唔一定啱用(例如男/女性用語、命令形等)。
同時間,
喺雜誌度把日語教學專欄剪下來收集,
再加以學習。
可成效不佳......(沒有系統)
因此一直徘徊在階段2。
階段3
認真地去找尋學習日語的地方,
接受日語教育。
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學習。
回家後自己馬上把內容重溫一下,
嘗試把老師講過的事情寫在紙上或筆記上。
一般在學習後1-2小時左右。
在遺忘曲線忘記了大約一半內容時,
以我經驗認為,
此時是最佳的第1次複習時間。
(エビングハウスの忘却曲線)日文內容
又或可以參考「如何騙過自己的腦袋」
(「復習4回」で脳をダマすことができる) 日文內容
在課後在路上
亦嘗試思考該星期學習了的內容,
試下造造句子。
再翻看筆記,
檢查自己所思考的有無錯到,
期間亦會
觀看自己有興趣的日劇、動漫等日文內容,
嘗試把學習的運用出來。
例如嘗試聽得明甚麼?
動詞的形態轉換等,做腦操練。
到上堂前再輕輕重溫一下,
然後在堂上默書。
默書後,
發覺有錯誤的部分多寫幾次,
多講幾次又或用聯想法等。
盡量去學會搞錯咗的部分。
注意點
非常重要的 是學習了一定程度後,
就翻看所之前學習過的內容,
如有發現唔熟悉或遺忘了的部分
就嘗試了解佢記住佢。
利用呢個課內課外的偱環,
來提升自己到階段4,
無意識亦能做到的階段。
到最後,
把自己學習經歷、流程、心得
寫出來又或變成口訣/模板等,
就是一種階段5的行為。
總結
唔知你又對自己所學習的知識,
定位在那一個階段呢?
1.無意識亦做不到(知らないしできない)
2.有意識但做不到(知っていてもできない)
3.有意識時可以做到(考えるとできる)
4.無意識亦做得到(考えなくてもできる)
5.有意識地教授如何去無意識地做到(どこからでも教えることができる)
只要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掌握是在那一個階段,
就有提升的可能。
務必利用此學習的5階段來輔助自己學習!